肥胖中医药干预方法及技术成果库

肥胖中医药干预方法及技术成果库

取穴组成

1.中脘、气海;滑肉门、外陵;府舍、大横;脾俞、胃俞、阴陵泉;2.水分、关元;天枢、水道;腹结、带脉;足三里、丰隆


针刺手法

捻转使患者产生酸、麻、胀、重等得气感


深度

腹部穴位刺入约30-40mm深,背部及肢体穴位刺入约15-25mm深


留针时间

单纯性肥胖、胃热湿阻型、脾虚湿阻型、肝郁气滞型、脾肾阳虚型、肝肾阴虚型


主治疾病及辨证分型

留针30min


方义

腹部穴位刺入约30-40mm深,背部及肢体穴位刺入约15-25mm深


相关思想